十年前,國內知曉旋挖鉆機的人少之又少,即便是需要進行大量樁基礎施工的橋梁工程,也基本采用沖擊鉆及人工挖孔的落后工藝,當時,國內有限的旋挖鉆機全部依靠進口。
2000年,徐工集團成功研制了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KHU2000旋挖鉆機,由此打破了國外旋挖鉆機產品的壟斷局面。
2003年,得益于青藏鐵路工程以及北京奧運工程等的帶動,旋挖鉆機的市場認知度迅速提高,市場容量急劇擴大。
市場需求的高漲吸引了國內大型工程機械企業的爭相進入,三一、徐工、中聯重科和山河智能等紛紛涉足,并迅速搶占了市場份額。2005年后,國內品牌旋挖鉆機已基本替代了國外品牌,2006年以來,旋挖鉆銷量更是連年呈現跨越式增長。據有關數據統計,國內旋挖鉆銷量在2009年達到1200臺,2010年突破1700臺,?2011年達到1800臺左右。
2012年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國內旋挖鉆市場出現了一定波動,尤其在上半年,鐵路建設曾出現短暫的停滯期,對旋挖鉆銷售造成了不利影響,但下半年,鐵路建設獲得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后,投資大幅增長,旋挖鉆銷售也再度重現上升勢頭。
據初步統計,目前國內約50個品牌數百個型號旋挖鉆機市場總量約為9000臺,其中國產占90%左右,國外二手旋挖鉆也有一定比例,約為5%。
旋挖鉆機行業的競爭情況分析
據記者了解,作為典型的寡頭壟斷競爭行業,目前國內旋挖鉆機行業市場集中度很高,三一、徐工、山河智能、中聯重科和宇通重工等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2012年旋挖鉆行業告別持續多年的單邊上揚局面,一度停滯擴張的市場空間加上不斷升級的市場競爭,令不少企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保持住領先優勢,各大巨頭也在爭相發力,致力搶奪第一寶座。
分析師認為,旋挖鉆行業專業性要求非常高,買方相對集中,個性化需求大,同時與施工緊密結合,這對企業的銷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成功實現銷售,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變革營銷手段,加大服務營銷、技術性營銷力度,將重心轉向全面滿足客戶需求,通過幫助客戶掌握產品使用方法、施工工法,幫助客戶順利完成工程等種種手段提升客戶滿意度,最終實現銷售以及回款。
據了解,回款難已成為許多旋挖鉆制造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旋挖鉆機作為機電液一體化程度很高的大型高科技工程機械產品,其產品價值很高,而為了爭奪客戶,行業普遍存在融資租賃等分期付款方式,如果不能順利回款的話,往往對企業資金鏈造成很大壓力,這也是2012年旋挖鉆行業面臨的一大突出問題。
另外,同工程機械其它行業類似,旋挖鉆機的很多關鍵元器件、特殊原材料被國外少數企業技術壟斷,進口依賴性很大,更占據了相當比例的產品成本。在基礎部件價格持續上漲、企業利潤持續降低的情況下,如何保證研發投入,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旋挖鉆機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首先,從產品的性能優勢來看,旋挖鉆機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仍將作為主要的樁工機械產品,不存在被替代的威脅。尤其在樁徑大、鉆孔深的樁工程中,旋挖鉆機的優勢明顯:其性能好、效率高,且污染小,在公路、鐵路、橋梁與大型高層建筑物的樁基礎工程中已成為首選設備,具有明顯的優勢。參考國外形勢:灌注樁鉆機設備中,旋挖鉆機占到2/3,可見旋挖鉆在國內工程施工中有著廣闊的用武之地。
再看市場需求。在中國,可以說2003年青藏鐵路工程以及北京奧運工程等的推動促成了旋挖鉆機行業的第一次騰飛,那么2012年下半年起興起的軌道交通建設熱潮以及城鎮化持續推進等帶來的巨大工程量無疑將成為旋挖鉆行業實現再次騰飛的又一契機。
2012年是中國地鐵建設“井噴”之年,多地軌道交通投資規劃相繼獲得批復,將成為拉動旋挖鉆機產品銷售量的有力支撐。據記者了解,中國目前已經建成并開通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為1700多公里,已批復34個城市的近期建設規劃一共有177個項目,141條線路,總里程大約是4382公里,總投資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有近50個城市發展軌道交通,網絡總規模超過7000公里左右。
另外,城鎮化進程的持續快速推進,基建、地產投資反彈和政府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包括交通、水利、城市建設、資源開發等在內的開發項目如火如荼地展開,這些都為旋挖鉆機的銷售提供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對此,面對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旋挖鉆機生產企業有必要進行整合升級,致力于追求技術進步,實現產品升級換代,并共同推動行業走向可持續性發展。
首先,各企業應苦練內功,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品部件基礎性試驗和可靠性試驗,加強產品的精細化制作,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其次,要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客戶需求研究,大力推行技術性營銷,努力實現與客戶的雙贏,與行業共同成長;再次,企業要繼續加大出口力度,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最終在世界范圍內與國際品牌進行抗衡,真正做到立足中國,走向世界。